武蕾和姚建国手拉手走进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婚姻登记处。拍照、填表,两人相依相偎,脸上都有掩不住的喜悦。在2月14日情人节这一天,他们开启了蜜月旅行。
镜头拉回30多年前,顾顺义和叶润莲也是在呼市玉泉区婚姻登记处办理的结婚登记。经多年变迁,结婚形式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结婚证的变迁
武蕾和姚建国拿到结婚证后看了又看,然后恋恋不舍地装入随身的背包。
叶润莲与顾顺义都是呼市人,1988年,两人经介绍认识结婚。携手生活30多年,二人相互扶持,就连当年领取的结婚证,也被他们完好如新地保存着。
在叶润莲家,有一个放在柜子深处的铁盒子。盒盖表面已有部分锈迹,但仍被擦拭得一尘不染。叶润莲小心翼翼地打开盒内的一个布包,里面包裹着两本大红色的结婚证,尺寸如请柬般大小,封皮是印花绸缎,正面印着一个金色的喜字和两只金色的凤凰。虽然两本证书已历经多年,仍被保护得像新的一样。
“如今,结婚证已从曾经的一张单页纸变成了现在精巧易保存的塑料封皮证书。结婚证上的字体也从过去的繁体字变成了如今的简体字。”玉泉区婚姻登记处主任王瑞兰介绍。
婚纱照渐流行
李秀军今年60多岁,经营了20多年照相馆。他为数千对夫妻拍过结婚照。“我刚开照相馆时,当时的相机还是木箱式的,拍出的是黑白照片。再到后来,相机进行了更新,上世纪80年代时已可以拍出彩色照片了。”李秀军说。
上世纪90年代时,婚纱照已逐渐兴起,一些年轻人会穿着婚纱和西服拍婚纱照,衣服的颜色也更加多样化。李秀军说,如今,各式各样的婚纱照为年轻人结婚提供了很多选择,婚纱照也成了年轻人结婚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件事项。
新兴结婚方式进入大众视野
多丽沙娜和白龙都是生活在呼市的年轻人。两人去年10月结婚时,在办传统婚宴的基础上,增加了民族元素。婚礼上布置着蒙古包和哈达,前来参加婚礼的亲友们也很多都穿着靓丽的民族服饰。这样的婚礼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今年年初,31岁的王凡和34岁的张思怡选择了去土耳其旅行结婚。
“我的父母结婚时还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那时既没有大型婚宴也没有蜜月旅行,仅仅领了证、叫亲友来家里吃顿饭,就算是完成了‘婚礼’。如今,除了办婚宴等方式外,旅行结婚等新兴结婚方式也逐渐进入大众视野。”张思怡说。
除了有人选择旅行结婚,还有一些人则选择参与集体婚礼。“集体婚礼既避免了独自办婚礼的资源浪费,也很有纪念意义。”今年27岁的李源说。
认真对待是永恒主题
来自自治区民政厅最新数据显示,2018年1月至9月,内蒙古共有136425对男女登记结婚。
在呼市婚姻调解委员会负责人于学先看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结婚作为人生大事,也随之发生着改变。婚纱照的流行是中国传统结婚方式学习西式风格的一个切入口,婚恋观也逐渐自主自由化。结婚这件事也呈现出越来越多的新鲜感和可能性。
于学先认为,年轻男女在追求结婚方式新颖的同时,也应注重对婚姻真谛的认真理解。因为无论所处哪个时代,认真对待仍旧是“结婚”这件事的永恒主题。(记者郭治华)